MENU

《借命而生》: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

January 2, 2023 • 读书

推荐等级:★★★★☆

小说简介(摘自豆瓣读书)

一桩1988年的盗窃案,两个越狱的嫌犯,让看守所管教杜湘东从此走上了追捕之路。

随着时间拉长,这场追逐渗透进当事人的生活,甚至改变了他们命运的底色。

平淡岁月,泛起波澜,他们强硬地面对生活,演绎出别样一番惊心动魄……

这是2023年,我读的第一本书。它是一部小说,不长,大概三四个小时可以读完。我觉得整体还是非常不错的,谈一下自己的感想:

一、时代下的小人物

任何小说,任何人物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。这本书也是,我认为重要的节点,应该有两个:

  1. 第一个是 80 年代末。改革开放开始十年了,一切旧的、新的事物、思想都在相互交杂着。
  2. 2008年奥运会那段时期。中国经济腾飞、思想解放,人民生活水平发展,同时房地产经济开始爆发,与之前相比已是恍如隔世。

小说里这两个时间节点对比下来,给我感受最强烈的是法制(后来称之为法治)的进步。同样的犯罪(盗窃+越狱),在第一个时间下,姚斌彬就是死刑;在第二个时间下,许文革只是五年的有期徒刑,服刑一年后进行了保外就医。两个小人物在不同的时代下,命运完全不同。如果我们将自己代入,谁也不想生活在第一个时间里。在过去的新闻里,那个时候很乱,有句话说是“乱世用重典”,再加上那个时候法制建设的欠缺,因此就有了投机倒把罪、流氓罪等现在看起来挺奇怪的罪,不知多少人成为了时代进步的牺牲品。

二、代入感

说代入感,有些奇怪吧。作为90年后,对于小说里的很多时间和故事都没有亲历过,哪里产生的代入感呢?我想,大概都体现在了杜湘东身上。他作为警校毕业的大学生,本以为可以去干刑警,结果分配到了看守所看管犯人(准确是犯罪嫌疑人),所以他一直渴望被调动,但对于没有背景关系的普通人来说,想要跨系统调动,何谈容易,所长也是无能为力,但又不能打消他的工作积极性,只能许空头支票后一直拖着,最后拖到“小杜”成了“老杜”,也就不想了,认命了。

而我现在,觉得自己跟杜湘东一样,也是政法系统里普通的一员,没有关系背景。我也是作为部门里学历最高的唯一研究生,做的工作其实很不情愿,内心里充满了抵触。只不过,我没有提过调动的事情。但我是深深的理解杜湘东,可能每个体制内工作的普通人,都能或多或少理解杜湘东。他的一生,大概就是我们普通人的一生。

这便是自己的代入感,因为与书中人物产生了共鸣。

三、命

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。杜湘东是不得志的命,姚斌彬是“英年早逝”的命,许文革是因果轮回的命。小说名叫《借命而生》,书中直接指名了,就是许文革借姚斌彬的命,是姚斌彬成全了许文革,许文革后面不仅是为自己活,也是为姚斌彬活。姚斌彬像是与许文革共用了一个躯壳,我们也很难说是姚斌彬借了许文革的命,还是许文革借了姚斌彬的命,我觉得是融为一体了。

小说在许文革引用陈年喜的诗句,好像是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转折:

美人济贪
英雄济富
没有人上过梁山

《借命而生》的封底上(以及小说的最后一段中)写着:

男人战斗,然后失败,但他们所为之战斗过的东西,却会在时间之河的某个角落里恍然再现。

这又是再次说,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虽然最后可能是失败,可能还是由天由命了。
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人物,就是杜湘东的老婆刘芬芳,她对于命对于生活的认知不同于男人,是典型的女性认知,婚前婚后有着明显不同的认知,非常偏重感性。

还有老徐、姚斌彬、杜湘东的刑警同学(甚至都没有名字)等,也都有着不同的命,而且看上去挺合理。

此外,小说还是有一些金句的,譬如形容时间过得快,说是像被狗撵;时间过得更快了,不再是普通的狗,而是疯狗撵;都说感谢好政策,好像党随便开个口子人民就能富起来,其实如果你是个小老百姓,点滴的丰足也是十倍百倍的汗水换来的。

也有作者隐晦的对于噤若寒蝉的特殊历史事件的认知:

若干年后,当杜湘东若干次回忆起那一幕时,总会不由自主地提醒自己:它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春天。在那个春天,人们都在渴望改变什么并且相信自己真的能够改变什么,因而他们醉心于“改变”所衍生出来的概念、理想、梦幻……他们想要实现的“改变”有大的也有小的,有公众的也有私人的,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,但总而言之,都被赋予了一层浪漫的、具有审美意义的色彩。为了那点儿虚幻的价值,他们往往能把现实种种弃之不顾,这在后来的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。
Last Modified: March 7, 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