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《两京十五日》:一场迁都引发的“地震”

February 1, 2021 • 读书

推荐等级:★★★★

前年的时候,我在优酷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。那个时候,是第一次听说马伯庸。他的这个名字,颇有古代文人士子的风格,让我印象深刻。我没有看过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小说,电视剧是基于小说的改编,但主要故事情节和架构,没有本质改变。对于历史人物的改编和刻画,对于历史故事的理解和把握,对于小说情节走向的设定和描写,我觉得都是非常优秀的。

作为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姊妹篇的《两京十五日》,是我第一次读马伯庸的小说,是一口气读完的。总体来说,他的小说,一方面借鉴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架构和部分需要风格,另一方面也受现代通俗小说和网络小说的影响,可能主要考虑到受众群体。故事讲述的是,明朝永乐皇帝“靖难之役”后,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的“后遗症”。由南京地震引出政治上的地震,宣德皇帝(太子)、于谦、一个布吏、一个医女的逃亡之路,也是太子的登基之路。我以为十五日,作者要写十五章,没想到,哈哈。

明朝的历史,大家因为《明朝那些事儿》的缘故,可能更熟悉一些。而两京的故事,在基于历史的基础上,做了比较大胆的虚构。作者怕大家混淆历史和小说,特别在书的末尾花了一定篇幅来解读相关历史事件,这一点特别好。因为如果真的相信了小说,会以为宣德皇帝真是那样登上皇位。

小说要表达的点很多:

1、宗教信仰与皇权统治。主要是白莲教代表的民间宗教,与大明皇权统治的矛盾与冲突。最后的结尾,两者达成了表面上的和谐。

2、复仇与责任。这个点的人物是吴定缘,一方面因为自己的身世,承担了复仇的使命;另一方面,又因为自己要保护的太子正是复仇的间接对象。最后的结尾,马伯庸用一种比较贼的方式,对这个冲突进行了妥协。

3、女性权利。这里表现在两方面,一是,妃子为死去的皇帝殉葬的制服,这个制度本身就是残暴、反人性的,在书的结尾,作者用他自己的方式做了了解,但事实上,这个殉葬制服,之后也仍然存留了近百年之久;二是,女性职业歧视所反映的女性在社会上仍处于弱势的歧视地位,书中主要是描写苏荆溪作为女医生的事情。女性权利的斗争,是一个很漫长且艰难的事情,时至今日,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。

从故事的角度来说,我认为《两京十五日》交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是有些不足的。主要表现在:

1、故事节奏的把握。十五日显得有些头重脚轻,故事转折有些急,有些快,前期的铺垫略有不足。

2、女性和爱情故事,有点脱节。苏荆溪这个角色的刻画不到位。她的复仇动机并不是非常让人信服。同时,苏荆溪与吴定缘的突然爱情,让人觉得有些尴尬。

实际上,我觉得《十五日》是非常适合拍成电视剧的。但编剧在改编时,需要对上面两个故事上的不足下下功夫。

Last Modified: December 28, 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