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《二手时间》:理想碎了,生活变了

February 16, 2020 • 读书

前后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,断断续续,读完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《二手时间》。这是一本我早有耳闻的书。大概是三四前年的时候,第一次听到它,是在豆瓣的图书推荐,看了简介和评分,觉得应该蛮有意思的,但并没有列到书单里面。后来,在微信读书里,又看到了这本书,心想一次遇到是巧合,两次遇到变是缘分,于是列入了书单,但是一看那么多页数,再加上那段时间因为工作的事情,焦虑不已,无心读这样沉重的大部头,一直搁置。直到前段时间,在多抓鱼买书凑单,把它加了进来。接着,便有了后面的文字。

大部分的中国人,对苏俄应该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情结在里面。两个大国间,有过非常紧密的历史交结,相互影响,尤其是最近一百年来。它对我们的影响,在政治上、意识形态上、经济上、文化上、科技上等。记得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,语文课本中就有不少苏联文学的作品,像《凡卡》、《穷人》、《夜莺的歌声》等。那个时候,苏俄文学,就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别样的种子。

《二手时间》这本书,阿列克谢耶维奇通过采访苏联解体前后社会的亲历者,采用口述的方式进行记录,有点像中国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报告文学。或者,也可以叫纪实文学。这种体裁,这些年可能不多见。我想了想,我上一次读类似的作品,应该是《夹边沟记事》,在博客里还写了一篇读后感(读书记 – 《夹边沟记事》: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故事)。两者都是对一段历史的真实采访记录,我觉得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,《夹边沟记事》太过沉重,《二手时间》则没有那么重的包袱感。这可能是由于,《夹边沟记事》是记录我们国家自己的事情,我们被影响的更大一些,而《二手时间》是写苏俄的事情,好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。

在很多地方,都会说“苏联,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一次实验”。实验结束,理想去了哪里?人们去了哪里?生活去了哪里?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。只是,作者把这些理想、这些人、这些生活,原原本本的讲给了我们听。或许,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答案。这些答案,已经碎成了一地,碎在每个人的心里,碎在了历史的时间长河里。仅仅留下一些只言片语,让我们去自己理解与体会。

往事沉睡,旧梦不醒

这本书,是其实也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,分为了上下两部分。

上部分采访的人,发生在离苏联解体很近的时候。那个时候的人们,或兴奋于新时代的开始,或愤怒于理想国的剧终。对于未来,大部分人都充满着迷茫。时代正在经历混乱,时代正在进行改革,时代正在渐行渐远。很多人一贫如洗,很多人价值观崩塌,很多人绝望,又有很多人看到新生,很多人投机倒把,很多人翻身闪耀。时代就是这样,谁也说不清楚,就发生了巨变。一夜醒来后,物是人非,一切的一切,都变了。人生好像是一场梦,理想好像是一场梦,生活好像是一场梦,共产主义好像是一场梦。回到现实,残破、动荡、混乱。过去的已然过去,只是到来的世界,真的如人所愿吗?

下部分采访的人,离苏联解体的时候过了很久。可是,又能有多久呢。到如今的2020年,也不到30年的时间。只是在着渐远的日子里,在理想崩塌的世界中,他们或者她们,生活各有酸甜苦辣,无处不在的聚散悲欢着。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人经历了车臣战争,经历了恐怖袭击,经历了世界经济发展翻天变化。还有哪些备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车臣人、吉尔吉斯人,在谋求独立发展的道路上,充满了艰辛和悲伤。人生从来都是不易的。梦结束的时候,也是另一个梦开始的时候。在苏维埃逐渐成为历史,有多少年轻人还记得那红色飘扬的旗帜,还在读《共产党宣言》?

我有故事,你有酒吗?

《二手时间》采访的人物,以小人物居多,也有少部分的大人物。相比较大人物的故事,其实我更喜欢看小人物。因为看着这些身处大时代的小人物,会让我觉得格外真实,也特别容易有代入感。我会想象,如果我是一个普通人,在社会剧变的革命和转型中,我会做什么,我能做什么,我的前途和命运是什么。而大人物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。大人物的故事,更多见于新闻报道,历史记载,以及人们更多的茶余饭后的谈资,跟普罗大众很远。看他们的故事,相比历史洪流,更有种英雄末路的感觉。

在这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中,绝大部分的采访主角,都是女性。大概是因为作者是女性的缘故,对于女性有天然的敏感与好感,能更多的站在女性的角度来提问题、来思考和总结。记得阿列克谢耶维奇还写了一本书,讲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女兵群体,叫《我是女兵,也是女人》,可见作者对苏联女性,还是有非常深入的文献研究和社会了解。《二手时间》中所采访的女性,不少都是很独立,很有想法的,有自己对信念、爱情和理想的追求。我觉得这对于,像我们这个太平盛世中的人来说,是难能可贵的。

而这些女性的男人们呢?我觉得又有一个共性:好酒。不知道俄罗斯男人,是不是可以用伏特加来代替,或者叫他们伏特加小伙?整本书里的男人,极少有不喝伏特加的,上至俄罗斯开国的酒鬼总统叶利钦,下到生活穷困潦倒的贫民,都是嗜酒如命。只是,我不知道,是因为在那种大形势下,人们迷茫、愤怒、无助、焦虑,而喝酒,还是说是俄罗斯人的民族秉性。我想,大概是后者。也许俄罗斯,才是真正的“酒国”。

除了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原因,苏俄文化深受中国人的喜爱。我觉得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俄罗斯是一个很高傲的民族,他们有灿烂的文化。在《二手时间》里,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,那就是他们真的很喜欢诗歌,很喜欢文学。每家至少都有两本诗集,都会读诗,甚至是牧羊人。我也曾一度,在寻找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,读文学是为了什么,读诗是为了什么?好像在俄罗斯人这里,我看到了答案。我们读的这些内容,都是文化,它会写在我们的民族基因里面。诗歌,会给黑暗中的我们,带去光明的慰藉;会让光明中的我们,发现生活的美好。不过遗憾的是,我听说现在的俄罗斯年轻人,已经不再喜欢文学,不再读诗歌,不喜欢普希金和托尔斯泰。

由国及人的感想

其实,在很早的时候,我还在上大学就想过,如果没有社会主义,我们会怎样?我们会像苏联那样,轰然倒塌吗?我们会被西方国家蹂躏吗?我们普通人的生活,又会变成怎样?只是那时还没有《二手时间》,我充满了担忧,恐惧。我害怕,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,会走向衰落。我也害怕,我的朋友、亲人们,生活会艰难。

幸运的是,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。我只能说是幸运。我们不是苏联。没有模板了,就自己去创造,成为一个模板出来。以前少不更事,总会说国家的这里不好,那里不好,人家美国哪里哪里好,人家日本哪里哪里好。我们为啥不能像人家一样,走上繁荣,人民幸福。是啊,确实是too young too simple。国家有不好的地方,就如同我们自己有不好的地方一样。不能想到的是放弃,是成为别人。而是应该努力改变,去努力变好。

前些时候,刷b站的时候,看到有个俄罗斯记者采访普京。她问普京,如果你是戈尔巴乔夫,你会怎么做来挽救苏联。普京几乎没有怎么思考,就回答她说,我会改革。

改变,不管对于一个国家,还是一个人来说,都是不容易的一件事。但有时候,我们身处困境时,改变又是唯一的选择。

译者访谈

有一期锵锵三人行,邀请了《二手时间》的翻译吕宁思。我觉得也是值得一看的。因为这本书的翻译真的是特别好,没有一丝的翻译腔,读起来很顺畅。而它的翻译吕宁思,也是一个有着苏俄情结的大拿。链接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19186219?from=search&seid=6150732255043154105

Last Modified: December 28, 20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