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等级:★★★★☆
《在峡江的转弯处:陈行甲人生笔记》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。
陈行甲算是一个网红人物,获得过“全国优秀县委书记”,拿过“我是演说家”总冠军,读过清华,留过学,从基层一步步干了上来,做到县委书记。然后,辞职去公益。挺有话题性的一个人,也是理想主义的一个人,又是能面对现实的一个人,始终能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(至少我是这样的觉得的)。
在体制内,从来不缺少理想主义者,也不缺少能干事的人,但绝大部分人是不会“出风头”的,永远都是默默的、不显露的。外人也很容易把陈行甲作为一个体制内的孤例,其实不然,体制内确有千千万万个陈行甲的,既有理想又能面对现实踏实做事。体制外的人也总是对体制内的人充满好奇,尤其是领导干部们,过往总觉得是体制内乌烟瘴气,官僚主义、形式主义盛行,各种不良风气充斥,不可否认确有这种情况存在,在某些地方、某些单位、某些部门更甚,但自己亲身体会下来,总体还算是风清气正的。与一些老同志聊天,十八大前的风气真的是一言难尽,特别是在被官媒冠名了“塌方式腐败”的这么个中部省份里,在我上中学的时候,就有种“无官不贪”的感觉。读《在峡江转弯处》,陈行甲作巴东县县委书记时,面临的反腐压力很大,自己都搞抑郁了,在中央持续强力反腐下,也是坚定的坚持了下来,让主政一方的巴东县政治生态好转。这其实也是十八大后,全国各地方政治生态好转的一个缩影。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经历,主要是三方面好转:一是清除了相当一部分害群之马,干部队伍变纯洁了;二是八项规定下,体制内政治风气变好了;三是去政府机关办事方便了,以往那种托关系、走后门的情况已经大为减少,依法行政真正落实起来了。
其实十八大之后,还有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陈行甲书里也有大篇幅提到,就是扶贫。近一亿的贫困人口,其实在社会上没有什么话语权,也很少发声,我觉得扶贫伟大就伟大在这里。试想,如果国家为了舆论好听、样子好看,去拿干扶贫的精力和资金支持那些更有话语权的人、行业岂不更好?反正他们没有声音,过得好不好,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、小资们谁会在乎他们呢?完成脱贫真的很伟大,虽然这中间有形式主义、过度扶贫、潜在返贫存在,但这件事情真的很伟大、很因特奈尔。
陈行甲转行去做公益,最后结果无人知晓,暂且不论。这份勇气,值得佩服。真正的聪明人,会拿得起,放得下。县委书记,全国一共不过一千来个,很多人终其一生,不过停留在了科级干部。能够放下权利的诱惑、体制的稳定与保护,去做一件不能预料未来的事情,真的很需要勇气,需要有理想,又有面对现实的不窘迫。
这本书虽然读起来,鸡汤味略浓,但生活有时候很苦逼了,喝口鸡汤暖暖,也不是可以驱寒打气么?